儿童疫情防护和居家治疗指南 [2022-12-10]
2023年9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浙江考察,其间他专程来到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市枫桥镇,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粮食的单产能不能再向上突破?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曾说,现在小麦的单产,仍然没有达到天花板。粮食增产,良种贡献率超45%。
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瞄准农业生产细分领域齐头并进,在市场大潮中壮大竞争力,才能将粮食生产底盘夯得更实。地理纬度接近,粮食品种高度重叠,中部各省在种业研发上各有所长,同时,也都面临着土地资源、农业环境约束等相似问题,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可以资源共享、协同行动。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中部占5个,且中部粮食生产各具特色。方案从稳定粮油播种面积和提高粮油作物单产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夯实产粮产油大省根基,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方案提出,围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减损等做文章,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759万亩、示范区1500万亩,远景规划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700亿公斤以上,油料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65亿公斤以上。
河南在小麦、玉米及花生等作物育种方面有着一定优势,湖南在水稻品种研发上经验丰富,各省对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加强良种协同攻关,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科研攻关,有助于实现更大范围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始终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强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历史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前进征程上,必须把握好、运用好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2019年3月22日,面对外国政要提问,习近平总书记脱口而出的这句话,情真意切,直抵人心。
从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一文,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讲话、报告、文章等重要文献,集中收录了总书记关于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论述,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本色和根本立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现实性、指导性。依靠人民是我们党的智慧和力量源泉。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
在黄河之畔,在长江之滨,在黄土高原,在秦岭深处,在烟雨江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同乡亲们聊家常、算收支账,摸摸炕被看群众住得暖和不暖和,揭开锅盖看群众吃得好不好,拧开水龙头看水质怎么样,关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不丰富,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看得细、问得实。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决定历史的是行动着的群众。2023年夏,面对影响华北、黄淮、东北等地的严重汛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为守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挺身向前,千千万万人民群众为保卫家园顽强奋战。
2022年10月23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历史和现实雄辩证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
群众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至2023年的98.2%,成为公认的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党的二十大对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安排,努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2%,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全方位跃升。理论和实践充分证明,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位置最高、分量最重。
在春潮澎湃的改革年代,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击疫情斗争。
图为8月6日,吉林省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队员利用绳桥解救受困村民。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2022年1月26日,农历小年刚过,正在山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走进临汾市汾西县僧念镇段村村民蔡文明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百余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所做的一切、所付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和憧憬。得知群众收入增加了、生活变好了,总书记由衷感到高兴。这些重要论断和实践,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如何牢记和践行中国共产党宗旨使命的重大问题。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求是》杂志编辑部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源远流长,如民可近,不可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等。
造福人民是我们党的永恒追求。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使中华民族千年夙愿梦想成真。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总书记大年三十夜不能寐,牵挂着群众安危。
——丰富发展了依靠人民的内涵。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总书记深刻把握历史活动的规律,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求把人民作为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大革命失败后,30多万牺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随我们党闹革命的人民群众。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成长起来、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领袖,对人民怀有深沉真挚的情感、厚重强烈的责任感。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